中国收藏鉴定网 为您的收藏投资提供助力

中国钱币鉴定与辨伪

中国钱币鉴定与辨伪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盛观熙


【中国】 盛观熙

    中国钱币,源渊流长,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形制多样。从殷商时期人们使用天然海贝肇始,至春秋战国时期繁纷的刀、布、环、贝币,发展到秦汉时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到唐代开元通宝方孔圆钱的诞生,直至民国时期机制铜元结束为止,上下三千年,历朝各代发行的金、银、铜、铁、铅、锡、竹、木、玉、纸、布、骨等种类钱币,其数量不下十万余。
    中国的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一,历史上封建政权的割据,历代皇朝的更迭,导致货币制度的复杂多变,货币流通的地域性、广泛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钱币形制、文字、大小、轻重、版别、材质等方面的多样性。对于中国历代钱币的正确辨伪,不单是文博、钱币专业研究者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日常收藏活动中的基本要求。鉴定真伪、辨认赝假、区分贵贱、分门别类、研究分析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钱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它能提供我们远古时代的许多信息。从钱币诞生的一刻开始起,便伴随着假币伪钞的产生。然而,早期的作伪品大都是一些仿冒币,其作假的目的在于这类仿冒品进入流通而牟取利益;而后期的赝伪钱币,则是兼有历史货币与文物价值双重意义的东西,着眼于获取更大的利益,其用意卑鄙而且行径十分恶劣。近年,由于钱币收藏热潮的兴起,不少利欲熏心之徒,大肆进行造假、贩假钱币。为了对钱币学术研究的负责,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金钱损失,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钱币的辨伪水平与鉴别能力,同时,要呼吁全社会动员一切力量,严厉打击一切制假造假钱币的不法行为。
    中国古代钱币的伪造肇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盛行于民国,登峰于现代。为利益所驱使,不法之徒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作假。为不致上当受骗,钱币收藏研究者也想方设法、不断地提高钱币辨伪鉴别能力。至于政府的货币铸造机构和管理机关,更多地则着眼于货币防伪及打击不法货币伪造集团。因此,造假与辨伪总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孪生兄弟。
    一、中国古钱币辨伪
    钱币的辨伪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有关古钱币的辨伪方法很多,如通过钱币的外形、锈色、文字等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识别;或通过金属配比、金相分析、C14同位素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物理、化学测试。然而由于作伪手段的不断改进,通常的辨色、辨味、辨声、辨型制、辨文字等传统辨伪手段,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受到严重的冲击。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些假钱不但能够骗过经验丰富的收藏家、鉴定家,甚至在钱币专业研究人员面前也能够顺利蒙混过关。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纵然作假的技法高超,也还是有其一定的暇疵之处。以下综述几方面的辨伪手法,供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们参考了解。
    (一)钱币的型制  
    钱币的型制就是钱币的结构与造形。刀币的形状就象现在的刀型,布币的形状似同今人的裤状,大部分的刀、布币身较薄,由于是铸造成形,刀币的浇口在柄环处,布币的浇口在首端。这类浇口由于流铜未加锉磨,具有自然的天趣,而作伪者的过分打磨,反而露出了马脚。圆形的环币无轮无郭,后来发展为有轮有郭的孔方周圆的钱币。这类方孔圆钱,其轮郭大小、穿径阔狭、钱体厚薄、相互都有差别,自身也有一定的特点。如王莽钱币,铸造工艺精美,文字笔划细挺,外轮内郭斜削,有经验的鉴定家,只要通过钱背的观测,便可知道该钱的制造年代,当然这并非是一日之寒可以达到的功夫,必须长期进行观察与实践。
    钱币在造假的最初阶段,因受设备、工艺、材料等条件的限制,伪品与真品在型制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由于翻铸粗糙,型制不工,只要对照真品就不难发现其赝伪之处。现阶段的造假虽然已由手工作坊演变到现代化的机械生产,但有些关键之处仍有规律可循。
    有些出土或传世的古钱,铸成后未经过使用流通,或者流通后不久即入土埋藏,虽然历经千年百代,但其轮郭深峻,外轮尚存锉痕。如发现钱面文字平夷、轮郭处仍有锉痕者,值得收藏者小心留意。
    近代机制银元、铜元,其诞生的年代并不久远,也很少有窖藏出土的记录,一些不法分子则利用现代激光技术制造成模具后,再采用银板进行冲压加工,其冲压出来的假银元、铜元,不但外型精美逼真,而且尺寸、大小、成色、重量均与真品几乎一致。目前,有不少坊间的民国“袁大头”、“船洋”等“银币”就是这类的造假品。鉴别此类机制币的诀窍是:真品大都经过流通使用,其外侧由于携带,经过长时间的相互碰撞和自然磨损等原因,钱币外径齿边显得圆滑温润。而伪品虽然经机械振动处理,但其外侧由于处理时间仓促,因此,不可能达到自然磨损的程度。我们只要用手在这类机制币的外侧轻轻抚摩,真伪之品便可立竿见影。
    (二)钱币的文字  
    中国历代钱币上的文字大都为汉字,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等种类。一代钱币有一代钱币文字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书体,其笔法有点、横、竖、钩、弯、折、撇、捺之分,笔势也有顿、挫、提、按、转、折、虚、实之别。如先秦的刀、布、环、贝等币文,是工匠用利器直接刻划在泥范上,然后入窑高温烧制成陶范,再将金属溶液浇铸在钱范中,其笔划是一刀而成,绝无重复做作之处。在有些刀、布、环、贝的钱币文字上,还能清楚地看出钱文落刀与收刀的痕迹。一些赝伪之物的“钱文”,不但笔法十分混乱,字体呆滞无力,毫无天然生气,难以达到真钱的气韵。更有甚者,一些无知的作伪者张冠李戴,翻铸的钱币文字错漏百出,钱币鉴定者多看、多分析便可辨认明白。
    除此之外,中国钱币中还有一部分钱币是由各个兄弟民族制造,钱币的文字采用少数民族文字。如元代钱币上的八思巴文,辽代钱币上的契丹文,西夏钱币上的西夏文,清代钱币上的满文,西藏钱币上的藏文,新疆红钱上的维吾尔文等。而一些在中国流通使用过的丝绸之路货币,其钱币文字还有回鹘文、佉卢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于阗文等多种,有些文字至今尚未能破译。这类钱币文字各有其特点,必须根据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中国古钱币的收藏与鉴定
·下一篇文章:中国古代钱币鉴定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