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青铜器的断代 唐代以前的铜器习惯上称为古代青铜器,其历史既久,发展变化也很大。从商代至唐代,各个时期的铜器在铸造工艺、花纹、铭文上各有特色。如商代青铜器的花纹,多为平纹、二层花纹、三层花纹的;图案则是被夸张与改造过的各种动物形象,如四条腿的动物,在有的铜器图案中被改为两条腿,有的动物羽毛被代之以篆形纹等。平纹铜器的饕餮纹,在形象之间多以回纹填空,大空间填上大方空细回纹,小空间填上小方空细回纹,微小空间填上小点方细回纹或小长方空细回纹。二层花纹的纹饰多是窄而凸,常为夔龙纹,空间填上细回纹。三层花纹的纹饰在器物上凸起,旁边凹下去的空间填上细回纹,这是三层花纹的特点。三层花纹的铜器,多有起脊的,如商方鼎,四面是饕餮纹,口下夔纹,鼎腹中饕餮面纹,中间起脊,四角起脊,脊上有豁口纹。 商代青铜器有很多腹中是素纹的,边沿是夔纹及草龙纹,或凸起来的人面纹,还有兽纹、角叶纹、蝉纹、枭纹,等等。 商代铜器花纹的另一特点是阴道深而底平,花纹非常规矩有力。商代初期铜器花纹糙而平纹多,多为薄胎铜器。中期母模型铸造无缝,花纹非常细致,细回纹填空,有的细如鬃毛。芝麻粒大的空间,也填上小点点长形或方形细回纹。 商代铜器的又一特点:方圆、卣、簋、壶等,足内多是平底,且有凸形网纹,网纹为菱形组合。 商代铜器上多有铜钉,这是器物铸造后,用铜水补孔形成的。商代铜器也有用分铸法的,但较少。如器物上的耳、兽头,可先分别铸好,再放在铸器模上,在浇铸器体时铜水便会将其与器体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商代还没有大、小焊接技术,以铜焊铜(即大焊)是战国以后才有的。 周代铜器从铸造工艺来看,比商代铜器粗糙,带铭文的较多,如周代的虢季子白盘,兽头环,平糙纹,铭文多达百余字。盂鼎,腹是至素纹,口下是兽面纹、夔纹,铭文达二百多字。此外铜簋、豆、等等,多数是糙纹,铭文二三十字的举不胜举。 春秋时代的铜器同西周铜器相近,但花纹已有所演变进化,出现了瓦棱纹、鱼鳞纹、蛇纹、爬兽纹,等等。 战国初期的铜器与春秋时期的类似,但到中后期就大不相同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鎏金、银的技术和镶嵌的技巧,在这时的青铜器物上右面发现旋工、铆钉、打眼的痕迹,也有了雕錾花纹及铭文的痕迹。 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花纹、铭文上看,各朝代交替时期的器物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到中后期,就逐渐分道扬镳了。 汉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素纹,大部分还是铸造的,也有的花纹、铭文是用錾子雕刻的。比如汉代的鎏金杯子、奁、盒、碗等用具上的花纹,多是雕刻的。 汉代以后至唐代的铜器,铸造的花纹很多,其中有打料的铜、金、银器,并且也有了大、小焊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