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鉴定网 为您的收藏投资提供助力

既熟悉又陌生的藏品 粮票收藏中的特殊记忆

既熟悉又陌生的藏品 粮票收藏中的特殊记忆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桂林市面制熟食品供应券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百色市面粉券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五分五厘”票额的油票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

    粮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曾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是当时许多家庭的“命根子”。时过境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粮票如今有了另一种“身份”——收藏品。在南宁,收藏有粮票的人不少,一些藏家还将粮票当成系统的收藏品

   
 既熟悉又陌生的藏品

    1955年我国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作物实行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和限地区、限时使用的政策。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士,对粮票应该说相当熟悉。但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极少敢说自己对粮票百分百了解,因为粮票发行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粮票算得上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收藏品。”南宁资深粮票藏家吴庸介绍,当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甚至一些县,先后发行限本地区使用的地方粮票。据初步估计,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有1.4万多种。吴庸说,粮票如今成为了一种收藏品,不少藏家还将糖票、油票、熟食票、面粉票等食品类的票券归入粮票收藏范围中,再算上这些票券的种类,那就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之所以说粮票让人既熟悉又陌生,就是因为其种类之多,许多藏家都随着自己藏品的丰富,不断有惊喜的新鲜感。比如说,许多人都知道我国首次发行全国粮票的时间,但未必知道我国最早发行的地方粮票是在1950年。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1977年发行的广西通用粮票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遵义市工种差额购粮券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带有语录的粮票


    有藏家估计,全国范围内收藏粮票的“粮友”至少有几百万人,而南宁也有过万人。在邮品市场、园湖路花鸟市场的旧货摊等地方,都有粮友们寻宝的身影。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物以稀为贵是不变的定律,粮票发行的种类和数量如此之多,其收藏价值如何呢?收藏有各种粮票几千张的吴庸介绍,如今收藏圈里主要是收藏新中国发行的粮票,视品相、珍稀度、特殊程度等因素,其市场价格也不一样,有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的,一些特别珍贵的粮票还会有人出过万元的价格重金求购。

    吴庸说,真正喜好收藏粮票的粮友,是成套收藏粮票,比如说某一年发行的一套粮票,往往包括了不同的重量,有的还分单双月使用。或者是地方放行的粮票,有的粮友就专门搞地方粮票的系列收藏。

    
粮票虽小内涵丰富

    粮票作为一种购粮凭证,国家当年明文规定不准买卖、伪造、不得投机倒把。在使用粮票的年代,谁拥有粮票就等于拥有粮食。粮票藏家张慕强收藏粮票是从粮票刚停止使用就开始了,他还记得,当时他的爷爷很“紧张”,担心这是违反国家规定的“投机倒把”行为。

    张慕强说,他一开始收藏的主要是广西的地方粮票,后来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粮票之后,才发现粮票的票幅和票额可谓千差万别。按属性来分,粮票可以分为全国通用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三种。在时间上,可以分为解放初期、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文革”时期几种。按票面形式来分,又可以分为有齿、无齿、变体、本票、版票、专题票等。

    刚开始收藏粮票的时候,张慕强还是一名普通工人,很少有出差外地的机会,通过粮票上异彩纷呈的图案选题,他看到了许多地方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和工农业建设成果等。比如说,湖南省在1969年发行的一套粮票,就以韶山、清水塘、第一师范、一师附小、韶山学校、橘子洲等毛主席出生、学习过的地方风光为背景图案,并且配上不同的语录。对于喜好“红色收藏”的人士来说,这套粮票就是很有价值的藏品。

    5月8日,记者在南宁市园湖路花鸟市场遇到的粮友韦宁是位“80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他对粮票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在大学期间就喜欢了粮票收藏。韦宁特别喜欢收藏文革时期的粮票,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粮票也留下了特殊的历史烙印,印有“最高指示”、语录、题词等,比如说有的地方粮票印有“反对大吃大喝”、“要节约闹革命”等字样。

    经过了两年的收藏,如今韦宁手里有了近千张粮票,他还经常通过网络与外地的粮友交换藏品。在他看来,粮票上记载着特定的历史年代、社会环境和人文地理等信息,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从研究粮票下手,可以了解到国家的历史。

   
 各种票额让人大开眼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多了不少。看到粮友们收藏的各式粮票,记者感觉到在那个粮食紧缺的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格外珍惜。比如说,粮票分为粗粮、细粮、面粉、熟食品等,人们分到什么粮食、多少粮食,都清晰地表现在票面上。

    一些粮票的面额很有意思。粮票票额单位分别为市斤、市两、半市两、钱。1986年,国家将16两制的市斤制改为公斤制,因此票额又出现了公斤、克,所有粮票下端中间均注明发行年度,要计算粮票的面额还要注意度量衡的时间界限。据了解,票额较大的粮票是西藏军区1967年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为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在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另外,票额较小的还有1972年和1976年先后发行的上海粮票、浙江粮票中的“半市两”。这两张“半市两”,张慕强收藏有,他多方研究也没有确定这些票额如此之小的粮票是用来买什么的,有人告诉他估计是用来在饭堂里买馒头用的。

    趁着记者吃惊的时候,张慕强又拿出一张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油票。这是一张1965年发行的“镇平县临时食用油票”,票额为“伍分伍厘”。据了解,在1965年的时候,一市斤应该还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1钱等于10分,1分等于10厘,这“伍分伍厘”究竟等于多少克,可真是个颇为考智力的问题。用什么办法来打这“伍分伍厘”油,这也让人费解。

    在这些小小的粮票上,“不解之谜”还有不少。张慕强所收藏的“长沙市转移搭餐粮券”、“遵义市工种差额购粮券”,其中这“转移搭餐”、“工种差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到现在还不清楚。据了解,有的粮友比较追捧专门在车、船上使用的专用粮票。这些在车、船上使用的粮票是方便人出远门使用的,发行数量极少。

·上一篇文章:曾经疯狂流行的女性图 难以忘怀的时代记忆
·下一篇文章:老电影海报掀收藏热 五六十年代海报增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