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鉴定网 为您的收藏投资提供助力

新生代藏家兴趣转向小而精 明清文竹雅器受追捧

新生代藏家兴趣转向小而精 明清文竹雅器受追捧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最近几年,一些新生代的收藏家开始将兴趣爱好转向了小而精的木雕艺术品,其中,明末至清代的竹雕藏品受到藏家的追捧。在这些竹雕艺术品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艺人那奇巧绝妙的艺术构思和精细入微的雕刻功力。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清早期 竹雕持扇童子笔架

  整个雕刻手法细腻入微,面部轮廓柔和,衣纹流畅,形体饱满,此笔架造型写实准确,刀工细腻周全,属清初竹雕器中的佳作。

  2009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24.64万元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明 竹雕松鼠砚盒

  砚盒取材一段竹节,雕刻3只松鼠在松树枝杈间游走。这种力求作品古朴天然的风格也是明代竹刻的一大特色。

  2009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 31.36万元

  竹文化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马未都曾讲到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的“六分半书”被文人称赞为“乱石铺街”;他画的竹子受到推崇,非常有名。如今不仅能欣赏到他的绘画,还能在其他雕刻艺术上见到他的竹石,这些都彰显出竹文化深入人心。民间还有这样的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文人通过观察自然植物后所赋予的一种人格化的品质。竹子是空心的,在汉语中与虚心非常巧合。

  中国的竹文化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文化,深入民间。由考古而知,我国对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竹制的箭镞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早的竹器,目前能够看到比较成形的带有雕工的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勺,勺柄上带有很精细的雕工。竹雕艺术在唐宋史籍中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能够看到的出土实物并不多。之后各时代连续出现的各种竹简、竹扇、簪、笔杆、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证明了竹雕与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明中期以前,竹雕主要介于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间,还不能称为独立的门类。

  竹雕由于文人的喜爱和使用,将它推向市场。其实,文人开始不是以市场为目的,而是为自己欣赏、把玩。但文人是社会的一个标杆,由于文人的推动,就有了社会的追求,进入了市场。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大量文人的喜爱与追捧,竹刻的艺术性得以大幅提高。在题材上,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大多寄托了文人的情怀。文人讲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中国画非常相似。由于竹雕艺术的成功,同时影响到象牙、犀角、紫檀、黄杨这些贵重材料的雕刻,它们都有仿竹器的倾向。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清乾隆 竹刻水牛摆件

  观此水牛圆雕,可细心体味出这竹刻圆雕的“五难”。在明清竹雕中 ,动物走兽题材圆雕摆件极少出现,实为隽品。

  2009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7.36万元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清 竹雕高士人物笔筒 (左)

  “三松”款

  三松,为朱三松,字稚征,与其祖朱松邻、父朱小松均为明代著名竹刻大家,三人并称“嘉定三朱”或“竹三松”。

  2009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7.28万元

  明 竹雕松下老人笔插(中)

  此件竹雕特殊之处在于背面钻孔数个,以插笔管,形式罕见,是一 件难得的特殊形制文具。

  2009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28万元

  清康熙 竹雕松树水盂(右)

  此竹根文房用具以广口之水洗较多,敛口之“盂”则颇罕见。其针叶及皮片的雕刻纤毫毕现,富于质感,应为清初康熙风格作品。

  2009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6.8万元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明末清初 竹根雕螃蟹摆件

  朽木瘤根经能工巧匠之手竟幻化成一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横行霸王。竹刻圆雕自清中期以来,制者日稀,终归沉寂。查阅公私著录, 诚为空谷绝音。“道法自然”为竹刻艺术的最高境界,此蟹化生为竹 ,实为天作之合。

  2009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58.24万元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清早期 竹根雕渔翁

  此竹雕渔翁精细奇巧、气韵生动,兼有明代的风格特点,为清代早期竹雕制品中的佳作。此品与北京故宫藏朱三松制竹雕渔翁几近相同。

  2009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80.64万元

点击查看原图大小

清 竹雕太师少师杯

  此杯以竹子制成,覆于桌面即为一大一小两个狮子造型。“狮”与“ 师”同音,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和“少师”,为指导、辅弼皇上的高官,以大小狮子比喻“太师”“少师”,寓世世代代高官厚禄之意。

  2009保利秋季拍卖会 估价:8万元~12万元

  明清竹刻

  既然是竹雕,就少不了雕刻。在所有雕刻使用的材料中,竹子是最便宜、最易得的,如在南方,可以看到大片竹林。在古代,文人则使用竹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设计,使这样一种普通的材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化腐朽为神奇。

  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因此对后来的藏家来说,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

  马未都介绍,历史上的竹刻,大家首推晚明朱氏祖孙三代。朱氏祖孙是嘉定人,创立了竹刻的嘉定派。第一是朱鹤(朱松邻),著名作品是竹雕松鹤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朱鹤的儿子朱缨(朱小松),作品有竹雕人物香筒,现藏上海博物馆;孙子朱稚征(朱三松),他的竹雕残荷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定(今属上海)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竹雕中心。明朱氏祖孙三代共同创造并完善了多层浮雕与镂雕的风格,开启了嘉定竹刻的传统。在他们周围还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众多竹刻家。在那时,竹雕的各种技法,如圆雕、浮雕、镂雕、留青、阴刻、文竹等,都已经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艺程序、技法口诀和制作工具,单是作为纹饰衬托的地子处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种。

  早期的竹刻制品存世很少,至今所见多为明清的传世品,风格一般浑厚古朴,构图饱满,布满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线条刚劲有力,转角出棱,自然、流畅,极具艺术造诣。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曾特别推出了Walter and Mona Lutz收藏中国竹雕的专场拍卖,品种有笔筒、笔洗、笔枕及摆设等。其中最大的一件是清朝刻的竹山,高 15寸半,刻的是西母娘娘的昆仑山图样,山路由底座一路往上盘延,亭台楼阁和树木山石乃至人物都栩栩如生,虽然没有成交,但也让人看到清代竹雕的精品,这个专场拍卖的最高价,是一个以“八仙过海”为题材的清代竹雕,以21.7万美元成交,较估值高出约5倍。整个竹雕展现了八仙自西王母蟠桃会醉别而归的场景。

  在2009年保利秋季拍卖会中,一件以80.64万元成交的清早期竹根雕渔翁格外引人注目,此竹雕渔翁精细奇巧、气韵生动,兼有明代的风格特点,为清代早期竹雕制品中的佳作。与北京故宫藏朱三松制竹雕渔翁几近相同。

  松鹤延年、耄耋图、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富贵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内容,深受当时社会上下各阶层的欢迎。

·上一篇文章:天津羽毛收藏 鸿毛贵于泰山
·下一篇文章:月露知音话古琴